鄒漢明:穆找九宮格會議室旦的穿著–文史–中國作家網
要害詞:鄒漢明 學人讀舊 穆旦
穆旦生平留下了不少照片。從照片展排開來,可勾畫出詩人的抽像,得以窺見他各個時代的風度。從一小我的穿戴、衣飾變更,不只可以看出他的氣質、精力的檔次,也能看見一個時期的風氣。
沃爾科特在談到他的先輩詩人、伴侶羅伯特·洛威爾的時辰曾說:“無論詩人的生平經過的事況多么奇特,畢竟城市化為扉頁上的一串卵形肖像。”套用沃爾科特的話:此刻穆旦也成了如許一幅肖像,盡管20世紀下半葉以降出書的中文書,作者的口角肖像凡是不以卵形示人。
詩人的肖像大略有兩種,一種是天然的面相,一種是精力的肖像。這兩種肖像普通會在某點上無縫貼合。而組成詩人精力肖像的,重要是他的詩歌(也包含翻譯等其他作品)。穆旦的這一層面此刻議論得曾經夠多,這里就不贅述了,至于他的天然面相(包含他的著裝),追蹤關心的讀者生怕也未幾。遺憾穆旦身前,沒有留下任何記憶材料,我們無從了解詩人措辭的語調、語速和臉色,這對懂得以分行的句子安居樂業的詩人并非無關緊要。好在他在分歧的時代留下了不少的照片,展排開來,他平生的抽像仍是比擬明白的。借此,我們得以窺見他各個時代的風度,特殊是他的穿戴,在這一系列的照片中,可以一覽無遺地看得很明白。而一小我的穿戴,不只可以看出他的氣質、精力的檔次,也其實可以看出他的家道以及一個時期的風氣。
穆旦詩歌《天然底夢》手稿
《穆旦詩文集》中的照片,據編者李方說是“由穆旦後代供給、考據、精選、編排”的。支出較早的一幀題為《少年穆旦》,詩人平分頭,中裝,領口的兩個土布扣袢很是奪目。此照能夠是從穆旦中學同窗申泮文保留的結業留念冊“碩果僅存舊初一二組”的十二人合影中編錄上去的。如是,則照片攝于1935年7月穆旦南開黌舍高中部結業前夜。惜筆者未見這冊留念集。在喬紅、易彬合撰的《〈南開高中先生〉與穆旦的生長》一文中,我們還可以看到與《少年穆旦》差未幾的另一張穆旦照片,也是平分的頭發,梳理得一絲不茍,似乎就為了此次攝影而剛往剃頭店打理過。兩張穆旦早年的照片,可以覺出,少年人容色沉毅,但有顯明的拘謹感。穆旦臉色的沉寂、外向,也很是合適他的中學同窗申泮文印象中“文弱墨客”的抽像。對照一下,兩照顧是統一時光所攝,但穿戴分歧,后一張的上衣上,顯露的兩粒歐化的年夜紐扣代替了《少年穆旦》那兩個傳統的扣袢。這件富有時期感的上衣,猜測起來,似乎是形制有點像中山裝的南開中學的校服。這張單人半身照,倒很合適中學結業一寸證件照的尺度。
假如兩照斷定為結業前夜拍攝,那就要晚于《穆旦詩文集》后頁標示于“1934年7月10日,天津法國花圃亭”的那張。1934年,穆旦虛齡十七歲。他一身白色長衫,書卷氣實足,顯示了他與傳統唸書人在著裝方面的趨同感。當然,獨一可以或許表現天津這個開埠很早的城市向度的,是他那襲長衫底下一雙锃亮的皮鞋。
十七歲的穆旦,攝于天津法國花圃亭
穆旦長得清秀,俊秀,從他保存至今的不少的小我照和合照推想,他也愛好攝影。但愛好攝影的穆旦卻漏拍了汗青性的一照。1938年2月,長沙姑且年夜學組織湘黔滇觀光團步行往昆明,穆旦被分置在第二年夜隊一中隊一分隊,途中,一切的小分隊都留下了所有人全體照,穆旦地點的分隊也不破例。一分隊的同窗穿戴戎服,打著綁腿,戴著帽子,排列兩排,靠著一堵土墻(詳細地址不詳)拍了合影,但十五人的小分隊合影只要十四人,唯獨缺了查良錚。缺掉的緣由,不過乎攝影時穆旦尚未趕到。他地點的這個小分隊,南開中學時的老同窗蔡孝敏是著名的快腿,老是第一個走完一天規則的旅程,他則相反,老是最后一個到,乃至團長黃師岳須得特意看護伙房,給查良錚(一路背誦英文字典)、劉兆吉(一路采風搜集歌謠)這兩位常常遲到的同窗留飯。
湘黔滇觀光團履行軍事化治理,同一著裝。分隊的合影中見不到穿準戎服的穆旦,難免遺憾,不外,湘黔滇觀光方才停止,穆旦就在昆明擁堵不勝的剃頭店往理了頭發,還不忘拍了證件照。照片中的他,眼光炯炯,雙唇緊抿,先前的稚氣一洗為逼人的豪氣,此時,咔嘰布的戎服尚未脫下,也或許他是有興趣穿戴而立此存照吧。穆旦以步行六十八天、過程三千五百里的豪舉,聚會場地完成了他的成人典禮。
從此,戎服成為他接上去這幾年的重要著裝。至多,他隨東北聯年夜文法學院遷到云南方鄙小城蒙自時,仍穿戴這套寬廣大年夜不甚稱身的咔嘰戎服,這有他坐在蒙自男生宿舍水泥欄桿前的照片為證,時在1938年8月23日。他以如許的方法離別待了三個多月的蒙自而往了昆明。
攝于湘黔滇觀光之后,1938年
在昆明,同為詩人、后來成為老友的杜運燮很偶爾地記下了穆旦的著裝,“我是40年月在昆明東北聯年夜熟悉他的……記得會晤的第一次,他穿戴褪色的藍布年夜褂,那是那時聯年夜先生最廣泛的服裝”。(杜運燮《懷穆旦》)我們在《穆旦詩文集》中看到一張標示“攝于40年月中”的穆旦頭像照片,穆旦穿戴對襟中裝,這大要就是杜運燮目擊的“藍布年夜褂”。當然,藍色,現存的口角照片是看不清楚的。而在杜運燮眼中,那件藍布年夜褂曾經褪色,這也可見那時穆旦經濟狀態的拮据。這里回想頭補說一下那次湘黔滇三千里步行,餐與加入步行的男生,除了確乎如黌舍所說“借以多習平易近情,考核風土,采集標本,錘煉體格”之外,現實每位先生還可以支付二十元的川資補助,這對如穆旦等比擬貧苦的先生而言,不啻是一筆不測的補貼金。據那時餐與加入觀光團的成員回想,昔時的大族後輩,少有餐與加入步行團的。
穆旦1940年7月聯年夜結業留校任助教,1942年2月即辭往教職,決議參軍赴緬。這里有一個很實際的原因,部隊的待遇比黌舍要好得多。40年月昆明物價下跌,聯年夜的助教們曾經有力保持生涯,日常開支常常左支右絀,懇求加薪的請求函也早就提交聯年夜常委會,但被採納了。穆旦結業后,需求贍養此時曾經遷到北平的家庭。從經濟上考量,參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況且作為詩人,他還有熱血情懷和甘于冒險的一面。他的第一冊詩集取名《探險隊》,普通讀者未必懂得,可是,顛末三千五百里步行,他不就是一名資深的探險隊員了嗎?——不只僅在說話層面的探險。
假如說先生時期穿的是準戎服,那么,在鐵血奔騰的抗日疆場,他終于穿上了少校翻譯官的正式戎服。有一張意氣風發的穆旦戎服照片,佈景是野外的石階,他左手叉腰,目小樹屋視後方,無畏而自負。《穆旦詩文集》圖釋為“1942年頭至1943年10月間,餐與加入中國遠征軍進緬對日作戰前后攝于昆明”。但瑜伽教室陳伯良的《穆旦傳》的圖釋是“1938年5月穆旦攝于從長沙到昆明之后”。陳氏《穆旦傳》的圖釋也是由穆旦宗子查英傳供給,顯然,照片的拍攝時光掉記而不克不及斷定。按理,穿戎服的照片,分期不難判斷,是不是觀光團的這種準戎服和進緬甲士的正式戎服很難區分?也或許,前者原來就是軍隊供給的正式戎服。
餐與加入中國遠征軍進緬對日作戰前攝于昆明/攝于從長沙到昆明之后。說法紛歧,拍攝時光已掉記。
我在楊苡的書房里曾看到穆旦翻越野人山達到印度后拍攝的一張戎服照片(塑封,舊照翻印,查英傳所贈)。拙著《穆旦傳:重生的野力》對此照有如許的描寫:
在加爾各答,穆旦拍了一張半身肖像照,一身駐印軍的咔嘰戎服,左手護著的軍帽,決心地擺在右臂前,軍帽顯然是為了拍攝時不遮臉而摘下的。顛末兩個月的靜養,穆旦瘦削的身材曾經獲得了充足的養分彌補,面頰變得飽滿了,臉上的笑靨看往也不似本來那么顯明,芳華的活氣重又回到了這個年青俊秀的身材中了。照片上有兩樣工具特殊惹人注視,一是斜肩的一條棕色牛皮帶,在閃光燈下散射著奧秘的微光,顯然,那是他隨身攜帶的手槍背帶;二是左腕上的手表,很是奪目的表盤上,時針所斧正是加爾各答時光下戰書五點非常。這精精力神的一切似乎表白,穆旦的精力狀況恢復過去了。而身材一經恢復、生涯稍稍安寧或許說有了一個喘息的機遇,埋伏在魂靈中的詩神也就會當令地來尋覓詩人了。
早先發明的穆旦佚文《國軍在印度》,寫到了駐印軍的衣食住行,衣的方面,穆旦說“他們老是穿戴卡其黃襯衣和褲衩,很好的布,每人兩套。此外并有白背心里褲,黃膠鞋”。不要說這些兵士服裝,駐印軍的軍械和給養,一切戰備物質,全由美軍SOS供應。下面寫到穆旦在印度的著裝,本來是美制戎服。
攝于印度加爾各答,1942年
出于身材的緣由,1942年末,穆旦因病自印度前往昆明,分開了部隊。這段時代,友人唐振湘曾有一段回想道及穆旦的一件能夠從印度帶回的外衣:“那時我們的生涯很艱難,穿的衣服大都是來昆明以前置備的,少而舊。不知何時何人在房內遺下一件全新的毛料外衣,顛末相當長的時日,無人認領。我以為能夠是穆旦從印度帶回的,幾回問他,他都搖頭,卻說:‘管它是誰的,誰需求就穿吧。’于是我們確定那是他送給我們而又不愿明說。”穆旦的生涯不見得優裕,全新的毛料外衣價錢不菲,但面臨比本身更艱難的伴侶們,詩人極有同情心而又很是顧及伴侶們的莊嚴。
穆旦課本氣,但身上很少傳統的文人氣。杜運燮曾記錄的那件“褪色的藍布年夜褂”,并非表現穆旦有著詩人凡是所具有的蓬頭垢面穿戴隨便的習慣。從后來他景況稍稍惡化時的著裝看,穆旦實在很重視小我的儀表(當然對毛料外衣之類的高級貨也不重視),照片中最基礎見不到他粗服亂頭的留影。1949年3月在泰國曼谷任結合國糧農組織舌人以及其后分開中國年夜陸往往美國留學的海輪上,他下身的白色短袖襯衫配以寬松的卡其布長褲,全部人顯得清新、干練還很時髦。阿誰時代,他留給未婚妻周與良的印象是:一位瘦瘦的青年,人也美麗。
攝于泰國曼谷,1949年
1949年12月,穆旦與周與良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小城杰克遜維爾成婚。二十三日,他們在那里拍攝告終婚照。西裝領帶的穆旦,與一身旗袍的周與良,中西聯合,相得益彰。多年以后,周與良回想,穆旦那天穿的是一套棕色的西服。她本身穿的旗袍是國際帶曩昔的。那時“普通正式場所都要穿躲青色,他不願花錢買,就對付穿戴這套已有的西服”。(周與良《永恒的懷念》)
穆旦與周與良成婚照
芝加哥年夜學的三年肄業是穆旦平生中最安寧也最幸福的時代。在現今保存的這個時代一切的穆旦照片中,他均以西裝革履示人。穆旦的西服有長有短,色彩也有深有淺。有一件西服,即便在口角照片上,也還看得出筆挺的條紋形面料,他穿戴它,跟新婚的老婆同游芝年夜四周的杰克遜公園。
對于西服,穆旦當然不生疏。他年夜學進讀的是清華本國語文學系。清華是留美的準備黌舍,一切遵守美制,西服是著裝的首選。早在1947年5月17日,穆旦餐與加入堂姐查良錠與清華年夜先生物系傳授沈同的婚禮,也是以一身西服列席。兩年后,他一到舊金山,方才踏上美利堅的領土,即換上國際隨身帶往的西裝。在著裝方面,他毫無違和感地融進了美國社會的方方面面。周與良在穆旦去世十周年時撰文回想:“在美國唸書時,常常穿一條燈炷絨或卡其布褲,下身穿一件毛衣或一件舊西服,一向穿到回國。回國后改穿藍色中山服,一向穿到褪了色彩,袖口和底擺都磨破還持續穿。他歷來不願穿新衣服,本身歷來不買。我給他買件新毛衣,他也說不要為他多花錢,有穿的就行了。我說曾經破成什么樣子了,還怎么穿,他說破點補補還可以穿。”(《悼念良錚》)這段話的跨度有點年夜,但有一點,穿藍色中山裝,那時回國以后。不外,確實地說,穆旦1953年1月回國,也不見得一到國際就換下西裝。1954年11月8日,一張穆旦周與良佳耦和宗子的全家福合影上,他仍然穿戴西裝,打著領帶,只不外,照片中的西服皺巴巴的,下面的口袋里還馬馬虎虎地插了一支鋼筆,顯然,為了便利,對于穿戴這類細枝小節,他越來越不講求了。
穆旦(右一)餐與加入堂姐查良錠與清華年夜先生物系傳授沈同婚禮
20世紀50年月,西服顯然在裁減之列,敏感的常識分子年夜多已收妥而代之以藍布中山裝。一股緘默卻也顯得干凈清新的色彩悄然盛行于常識群體。南開年夜學是常識分子一堆人一起的處所,穿戴方面的歐化,共和國成立之初尚不感到突兀,但變更已在靜靜產生中。我們看到,1959年5月28日,周恩來拜訪母校南開年夜學,他的同窗、時任藏書樓館長的馮文潛奉陪。馮館長掉臂此日酷熱,在大師已穿短袖的情形下,他和黨委書記兼副校長高仰云仍然一身中山裝相隨。馮館長的中山裝深色,還特殊厚,右手下邊的阿誰年夜口袋的翻蓋下,便利卻也低調地插著兩支鋼筆。
這是時期的風向,衣飾的變更最是一目了然。此后,就是周與良所說的“改穿藍色中山服,一向穿到褪了色彩,袖口和底擺都磨破還持續穿”的中年時代了。這個時代有點長,我們在可貴看到的一幀拍攝于1975年11月10日天津水上公園的彩照上,大略可以覺出,穆旦泯然飽經滄桑的老常識分子抽像了。
“外文系事務”(1954)之后,穆旦低調、低微、壓制地在世,處處警惕,公然場所,話也越來越少。比年的活動,不竭地下放,休息改革,他身心疲乏,五十剛過,在夫人周與良眼里,以前阿誰“講話幽默,很嫻靜……人也美麗”的詩人消散不見了,“從后面看,良錚曾經是個白叟了”。
那么從正面看呢?穆旦的老年似乎是忽然到臨的。1976年1月19日早晨,他騎自行車赴德才里給兒子探聽招工的新聞,不意重重摔了一跤,傷了右腿。經診斷,為“右股骨頸裡面骨折”。此后,詩人拄著雙拐,在東村七十號的家里養傷。這一年的3月底,也就是摔傷兩個多月后,忘年交郭捍衛赴天津特地探望,“他(穆旦)穿戴深色的棉褲棉襖,胡子較長也加倍斑白了”。郭捍衛看到的是一個拄著雙拐的憔悴的白叟。與上年秋天的一個薄暮,穆旦“身著西服短褲和短上衣”往北京東城演樂胡同看他時的確一如既往。
暮教學年穆旦特殊怕冷。棉褲棉襖加上沒有實時修刮的斑白胡子,這一切都加深了他的大哥。而一架雙拐,一個病殘的老父抽像,也保留在後代回看的密意念想中:
1976年冬的一天,父親將寫好的一封信裝進信封。這又是懷著一線盼望寫信訊問《唐璜》。他掉臂天冷風冷,保持要本身往郵局發信。我們送他出門,看著穿戴藍色舊棉襖舊棉褲,戴著一頂破舊棉帽,架著雙拐的父親,消散在陣陣的冬風中。(賢明瑗平《憶父親》)
這就是穆旦留在人世的最后的抽像。一個天冷風冷中的癡肥的背影。阿誰飄逸的神情飛揚的詩人早就失守在時間的催逼之中。嚴格的歲月,詩人必定在默默地“單獨回想那已損失的財富和本身”。但說真的,此時拿他跟任何一個北中國躬耕于年夜地的老農比擬,實在也已無多抽像的差別。這一抽像似乎也印證了他暮年寫下的名句:“……我的所有的盡力/不外完成了通俗的生涯。”
2020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