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占元:高校科技改革發展40年回顧與展望 _ 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甜心寶貝S包養網戶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815ba26992f4.57998798.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改革開放 40 年來,特包養網別是黨的十八大包養網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高校面向世界科技前包養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發揮科教融合、人才匯聚、學科綜合、國際合作包養等優勢,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高校科技改革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在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中貢獻卓著,為國家創新發展培養了數以億計的高級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在國家“211”“985”和“雙一流”等支持下,一批高校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創包養網新高地。 包養網

高校科技在持續深化改革中包養網砥礪奮進

1977 年,鄧小包養平同志在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上明確指出包養,高校“既是辦教育的中心,也是辦科研的中心”,高校作為我國科技重要方面軍的地位得以正式確立。1978 年,全國科學大會、全國教育包養網工作會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先后召開,改革開包養放的號角全面吹響,科技和教育事業發展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國家通過科技三項費用和博士點專項科研基金等,恢復了“文革”期間中斷的高校科技撥款渠道,為高校科技工作提供了基本保障。在黨和國家領導的親切關懷下,“六五”開始,高校科技工作迅速發展,科研經費從 20 包養網世紀 70 年代末的幾千萬元,到“包養網六五”末增長到近 6 個億,整體上初具規模。

1985 年,中共中央先后系統全面地作出了關于科技、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指出包養高校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要發揮重要作用。1987 年,國家教委通過圍繞重點學科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專業實驗室,大幅改善高校科研條件。1993 年教育部率先啟動實施“跨世紀優秀人才計劃包養”,推進人才資助計劃體系化,極大地推動了我國學科帶頭人與骨干人才的培養工作。1995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首次提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一系列改革文件的出臺,為高校科技發展指明了方向。特別是通過啟動實施“211”“985”工程,以重點建設包養推進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科研條件得到持包養續改善,高校逐步成為科學研究的重要生力軍。

進入包養 21 世紀,國家加大了科技投入,社會對人才和科技的需求日益強烈。高校持續實施“211”“985”工程,教育部等部門相繼推出“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等舉措,扎實加強高校包養網創新能力建設。2006 年,國務院發布《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 年)》,提出“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科技工作指導方針,強調“建設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將高校放到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關鍵地位。這一時期,高校科技對促進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作用更加受到包養網重視。在 2000 年召開的全國高校技術創新大會上就提出“高校要將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工作放在與教學、科研工作同等重要位置”,并啟動和推進國家大學科技園試點工作,為加快高科技產業孵化、促進企業轉型升級以及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高校科技戰線深入貫徹落實黨包養網中央、國務院全面深化改革的包養精神,按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包養網、優化服務”的總體部署,高校進入內涵式發展的新時代,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向縱深推進。改進和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完善中央基本科研業務費制度。深化高校科技評價改革,健全完善以質量和貢獻為導向的分類評價機制。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下放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收益權,落實股權期權和分紅等激勵政策。優化科技獎勵、人才激勵機制,擴大高校自主權,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和技術路線決策權。健全科研誠信工作體系,努力營造潛心研究、追求卓越、風清氣正的良好科研環境。

20包養12 年,教育部、財政部聯合發布《關于實施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的意見》,分兩批認定了 38 個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計劃實施以來,得到各地、各高校包養網積極響應,形成了國家、地方、高校三級協同包養創新中心建設體系,協同創新理念廣泛傳播,相當程度上扭轉了高校科包養研體制“分散、分割、封閉和低效”的局面。國家認定的協同創新中心在產出重大科技成果、匯聚創新資源、支撐行業產業和區域發展、創新人才培養機制、促進學科交叉融合等方面取得實效,有效提升高校科技創新能力。2015 年,國務院印發《統籌世界一流大學和學科建設總體方案》,“雙一流”建設啟動實施,標志著國家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更高質量上推動高等教育的重點建設,加快推進一批高水平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

當前,高等學校正在扎實推進“雙一流”建設。高校科技創新開始從瞄準緊跟轉變為超越引領,把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校科技發展動力逐步從資包養源驅動、項目驅動向創包養網新驅動、需求驅動轉變;創新能力評價逐步從單純看項目、經費、成果向關注實際創新貢獻和科研育人效果轉變。高校科技發展理念和思維方式正在發生包養網深刻變化,體制機制改革向縱深推進。

1  2  3  >  

TC: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